日前从广州市发改委获悉,2019年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增加值171.86亿元,增长6.2%,营收近900亿元,预计今年营收将超1000亿元,2021年有望达到1200亿元。展望未来,广州将助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打造结构合理、换乘高效、共建共享的世界级轨道交通网络,并打破壁垒,形成“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格局,实现湾区城际轨道交通“公交”化。
大湾区正越来越“小”
截至2020年上半年,广东省内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718公里,其中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2100公里,在全国名列前茅。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大湾区已初步形成“两纵一横”的城际铁路网,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城际线路由西向东有广佛肇、佛莞、莞惠城际,由北往南有广清、广佛、广珠、新白广、穗深等城际线路,构成一个“A”字形的城际交通网。
按照规划,近期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将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远期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将覆盖100%县级以上城市。在近期的建设安排上,规划提出建设13个城际铁路和5个枢纽工程项目,总里程约775公里,总投资约4741亿元,大湾区有望形成主轴强化、区域覆盖、枢纽衔接的城际铁路网。各地时空距离不断缩短,大湾区正越来越“小”。广州地铁当前运营本地线网总里程达515公里,运营里程居世界前五。放眼未来,广州地铁预计2023年运营里程将达到800公里,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远期规划地铁总里程达4263公里。
地铁装备国产“大脑”
《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提出,打造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品牌,提升车辆及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发水平。广州地铁七号线采用的是首套国产MTC-I型CBTC信号系统,这是国内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信号系统,由广州地铁联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发。信号系统是地铁运行的关键,好比控制列车的“大脑”。
“作为国内首个研发的具有全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国产MTC-Ⅰ型CBTC信号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一举打破了国外核心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推动我国轨道交通核心技术自主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掌握核心技术尤为重要。”广州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地铁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系统演进升级,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城轨信号装备制造产业链。”
地铁列车实现“广州造”
《发展规划》提出,坚持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发展,提升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整车、城际快速动车组制造能力。在番禺,由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和广州地铁共同投资的广州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年总装能力可达350辆,近年来逐渐大展身手,从少数列车生产到自主试制,再到批量生产,最终首次实现了七号线所有列车全部“广州造”的重要目标,使列车生产本地化程度更高,技术水平更成熟,服务响应速度更快。